看电商重磅头条,读电商行业趋势动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maijiapro@126.com
官方公众号

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卖家网

快速问医生竞品分析报告

· · ·

图片

一、项目描述

1.竞品分析描述

快速问医生是一款拥有医院职业资格执照,在线医务工作者实名认证制,提供7*24小时持续不断的医生待诊服务,为患者提供网上一对一医生问诊、网上购药等便捷就医服务的APP。

本文档是通过了解并分析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行业市场背景、用户画像、用户需求痛点并对比快速问医生与直接竞品的功能、结构等模块,比较几款移动医疗产品的优势和劣势,得出改进建议,从而优化快速问医生的产品结构。

2.产品测试环境

图片

二、线上医疗行业市场分析

1.行业背景分析

图片

图2-1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已达到544.7亿元,国内“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规模也逐步扩大,医疗器械设备与电商行业发展使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迎来新的机遇。

2018年移动医疗市场经过5年的飞速发展大局已定,增长率开始下降,2019年年底疫情爆发给移动医疗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用户在家不能出门,一些慢性病无法去医院质观察、治疗,病人对网上看病的需求增长,行业规模增长率开始反弹,国内疫情结束后市场恢复正常,受AI医疗技术发展停滞影响增长率开始下降。

图片

图2-2 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用户规模

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提升以及移动支付、远程视频等工具发展,移动医疗推广速度较快,覆盖用户类型更为广泛。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达到6.61亿人。在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居民无法出门,对于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平台使用需求进一步提升,推动用户规模快速增长。

2.行业竞争态势分析(PEST)

(1)政治因素

图片

图2-2 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

我国从2018年到2020年推出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主要关于三个方面:

医疗服务层面:明确互联网诊疗服务的主要范围,同时规定互联网医院必须线下依托于实体医疗机构,断绝有人钻医疗平台的空子,打造没有医疗权威性保障的纯线上平台,保证了人民在线上诊疗服务的安全性。

医药层面:一是对网上销售药品许可的严格把控,药品上市需要相关许可证明,二是对上市药品的价格的严格把控,禁止扰乱药品市场价格。

医保层面: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落实“长处方”的医保报销政策,达到线上线下统一。

从第一个层面来说,明确了了互联网+医疗行业规范,让平台审核更为严格,加强了行业的监管。第二个层面限制了无良商贩通过网络平台售药,也加强了药品本身的销售许可和价格的监管,减少行业乱象。第三个层面让医保进入互联网+行业,让患者在线上就可以直接操作,更加方便。

(2)经济因素

图片

图2-3 2015-2020中国互联网+医疗融资情况

根据图2-2可知:我国在2018年在互联网+医疗行业投资达到顶峰,为984亿元。2018年国务院发表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意见》,同年又发布了几条关于“互联网+医疗”管理方法和平台规范管理等政策,在政策好利的推动下,保险大厂平安、众安还有互联网大厂阿里、东软集团等企业的加入推高了医药电商市场的整体规模。到2019年互联网医疗方面融资情况反而降低,是由于在一年的运营后,基本由这些大厂占领了主要市场,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

(3)社会因素

图片

图2-4 2018年中国慢性疾病患者年龄结构和慢性病主要类别

2018年,中国慢性病患者超过3亿人,其中60岁以上患者占比60% 。在各项疾病中,患高血压疾病的群体占比最高(94.24%)。中国居民各年龄段群体都面对着慢性病患病风险,老年人群体得慢性病人口数量占慢性病总体人数多半。

老人由于慢性病影响需要时刻了解身体健康状况,但又不能经常去医院,一是经济上承担不起,二是很多老人行动不便,不方便经常去医院,导致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行业的压力增大。线上医疗行业的出现缓解了一部分压力,老人可以在线上医疗平台随时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不方便去医院时也可以直接在医疗软件上一对一资讯医生。

(4)技术因素

图片

图2-5 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技术趋势

互联网医疗诊后技术分为三个部分:区域协同合作、辅助管理决策和辅助临床决策。

区域协同合作:区域内医院统一采用HIS(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NIS(护理信息系统) 、RIS(放射科管理系统)和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标准,让各大医院和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药店、保险公司还有体检机构之间形成完整闭合的产业链。

辅助管理决策:利用信息化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采集大量真实信息进行计算分析,结合平台,科学制定相应管理决策。还有利用AI技术协助及其运营,提高医疗器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辅助临床决策:采用电子化的闭环管理,管理如手术场景等确保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落实。

三、商业模式

图片

图片

图3-1 移动医疗健康行业产业图谱

由上图可知,目前关于医疗行业的互联网+医疗产品比比皆是,各产品间都有着相同的和不同的商业模式,根据调研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在线问诊模式

图片

图3-2 在线问诊商业模式

在线问诊获取收入的方式包括基本基本医保、个人用户、企业及商保,并由此引申出广告模式、商保模式、用户增值模式四种在线问诊的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用户终端应用,将医生和患者连接起来,通过线上问诊的模式向患者收取相关费用,例如平安好医生,根据2019年财报显示,在线医疗营收为8.6亿元,同比增长了108.9%,它是划分有快速问诊,同时开设专家问诊,7*24小时在线,按科室和疾病进行分类,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2. 医药电商模式

图片

图3-3 医药电商商业模式

医药电商模式又分为B2C、B2B、O2O三种,但是大体模式相同,整个流程的参与者有政府主导或者供应商、药厂、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消费者大概都会接触到B2C和O2O,他们可以通过线下自营商家购买、也可以通过平台购买送药到家,通过销售差价、交易佣金、广告费等盈利。

销售差价就是药品从出厂到病人手里,运输成本,各级代理,价格会一层层高起来,比如治疗痤疮的药物泰尔丝,我这边医院门诊价格是27一盒,京东自营32运费+5块,阿里自营36。

交易佣金常在医药企业和医药代表之间产生,例如医疗器械公司的医药代表张某代理的彩超参数很大。之后,当从医院通过招标购买彩超时,张某拿下100万元的中标单,医疗器械公司地收到41万元感谢费,即佣金费,再给张某结算,广告费就是发生在整个销售链条中,医药行业的广告费在整个营业收益的比重很大,例如莎普爱思2016年2.63亿元广告费,占其当年9.79亿元营收的27%。

3. 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

图片

图3-4 互联网商业模式

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制约性约束,与国内医疗体制、法制氛围、信用机制等社会信息密切相关,医疗行业应当和相关政府部门及保险机构达成好的协同作用,例如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应用解决用户个性化需求,增强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感,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保健品、预约医疗服务、开设健康课程等产生收益。例如购买智能手环可以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市面价格100-300元不等,使用智能化医疗APP可以获取用户多样化的健康数据、就诊数据,比如寻艾中医的智能体制识别功能,会员用户即可使用,30元/月。

4. 商城购药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医疗平台联合传统的线下药店,线上提供处方药品的购买,消费者可以通过在医药平台购买处方药,省时省力。以美团、京东为例,提供药品的同时可以对线上购买的药品进行品质认证,确保患者买到的是真药。

5. 医疗信息化商业模式

图片

图3-5 医疗信息化商业模式

通过搭建医疗平台,来帮助医院管理、临床业务及各科室间的互动联通,例如CIS(企业识别系统)、RIS(放射科管理系统)等不同科室系统平台间的联通,另外有些传统医院通过政府的搭线进行互联网医院平台搭建,将社区医院、药店、消费者之间连接起来,而搭建医院信息化的公司则可以收取平台系统费用和软硬件运维费用。例如栏杆桥医院需要新增一个专门供患者预约挂号的系统,就和振邦智慧城市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并在该公司购买了门诊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权,并提供运营和维护,医药公司则支付相应费用,价格1680/年,也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价格在2500+。

6. 总结

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多种多样,最基本的就是利于消费者的在线问诊模式,它又分为基本问诊和专家问诊,还有私人医生等多种消费者与医师的沟通方式,不同的方式则收费标准不同。

其次就是商城购药,也是利于消费者的,给用户提供了方便,通过平台购药,达到不出门也能及时买到相应处方药的目的,除此之外还有互联网保险的商业模式,促进医疗信息对称,提升决策合理性及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道德风险,另外还有医疗信息化模式和医药电商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医药行业未来的商业模式也会逐渐增加。

四、用户分析

1. 用户标签

图片

图4-1 用户画像

由上图可以看出,使用互联网医疗产品的用户多为年龄在26-35岁、文化水平较高且收入稳定的中青年妈妈,这类用户群体也更加注重产品以及产品服务的质量,其实用性与性价比是较为关注的重点。

其原因是随着中国女性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自我独立意识觉醒,越来越的女性积极参与就业也推动了女性消费的升级,而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提高了女性对身份归属感的需要,使得女性更加追求美与时尚,也愈发重视女性健康。再加上女性心思比男性更加细腻,同时焦虑情绪也更多,也就造成了互联网医疗用户多为女性的局面。

2. 用户行为

图片

图4-2 2020中国用户日常互联网+医疗调查

由以上两图可以看出,用户日常的互联网+医疗行为主要为在线问诊、预约挂号以及慢病管理这三个,而受疫情影响之后,主流的问诊与挂号没变,但是用户对于家庭健康指标监测这一行为却更加重视。这些都反映了疫情期间为了避免前往人多密集的区域,如医院、健身房等,越来越多的人在尝试互联网+医疗的线上医疗咨询模式或消费模式。

3. 用户群体

医生

编者

读者

药企

患者

4. 用户使用场景

用户画像(患者):

基本属性:张三,男,20岁,大学生

用户行为:在线问诊

用户特征:患有咽炎

使用场景:张三平时患有慢性咽炎,遇到疫情期间又不能出门,无法去医院实时观察治疗,网上其他医疗平台医生咨询收费太高,朋友推荐快速问医生平台,价格比较亲民,且有免费咨询次数。

用户痛点:疫情期间无法出门看病,其余医疗平台收费太贵

用户画像(医生):

基本属性:小王,28岁,男,研究生,一线城市

用户行为: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和专业能力

用户特征:皮肤科普通医生

使用场景:小刘是皮肤科一名普通医生,具有专业的能力,但是距离目前自己的目标当上主治医师还有一段距离,医院的许多患者都去挂专家号,小刘每天接待的患者数不多,拥有充足的时间;想在网上医疗平台兼职,但是其他平台医生认证手续不太规范,朋友推荐快速问医生平台,平台医生认证比较严格,较权威。

用户痛点:作为一名医生,每天接待的患者少,时间多,想在网上医疗平台兼职,但是其它平台医生认证不太规范。

用户画像(读者):

基本属性:李四,25岁,男

相关内容